2021-06-07 17:59 瀏覽次數(shù):108
又到一年高考時,無數(shù)學子期待取得理想的成績,步入新的人生發(fā)展階段。而對于去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全國各地積極探索、有益實踐,交出一份又一份“體教融合”的答卷。
不久前,記者參加了河北省體教融合現(xiàn)場會,與包括衡水一中、保定第七中學等在內(nèi)的學校負責人進行了深入溝通。伴隨著體教融合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該項工作勢必將對包括高考在內(nèi)的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無體育不衡中”
幾乎每年高考前后,衡水一中都會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但實際上,除了嚴格的管理措施手段、極高的高考上榜率,衡水一中體教結合工作同樣做得有聲有色。
據(jù)了解,衡水一中一直以來秉承“無體育不衡中”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夯實“健康衡中”育人根基。通過必修必學、必修選學和選修選學三個層次,確保每名學生每周體育課不少于三節(jié),開展常規(guī)的眼保健操、晨操、“陽光一小時”等活動的同時,通過極具特色的軍訓、八十華里遠足、田徑運動會、冰雪運動會等各類體育活動,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培養(yǎng)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樹立頑強拼搏、永不氣餒的精神意志。另一方面,學校還開設了籃球、足球、排球等20多個體育社團。經(jīng)過三年鍛煉,學生體測成績逐年上升,學校“小胖墩”數(shù)量明顯減少,三個年級的肥胖率逐次降低,健康率逐年提高。
開展常規(guī)的體育教學之外,衡水一中也在滿足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需求,實現(xiàn)文化學習和運動訓練兼顧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制定了體育生招收及獎勵辦法,針對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通過免試或降文化課成績方式錄取,并以綜合素質(zhì)考量發(fā)放獎學金,目前衡水一中在校體育特長生達到了344人,專業(yè)涵蓋13個大項。針對體育特長生,學校通過精細管理,解決了學訓矛盾,高考錄取率穩(wěn)步提升,另外通過市隊校辦、省校聯(lián)辦、社會合辦等形式,破解場地、師資短板,為學校的體育特長生培養(yǎng)趟出了通暢的道路。
“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河北保定,同樣也有一所體教融合開展成效顯著的學校——保定七中。
曾幾何時,“學習差、上七中”的口號在保定家喻戶曉,因為招生數(shù)量不足,保定七中一度面臨被合并的危險。
關鍵時刻,在校長呂金起的帶領下,學校明確了以體育、藝術特色辦學的思路。這位很有魄力和個人魅力的校長經(jīng)常說的兩句話是“辦法總比困難多”“人要勇敢地做難而正確的事”。
對于一所硬件條件薄弱,體育師資力量短缺的普通中學,想要打通體教融合之路談何容易,但通過與保定市體育局、教育局的政策融合,與市體校的項目融合,與市體育協(xié)會和社會俱樂部的融合,與北京體育大學、河北體院等高校的融合以及與國家隊和省隊、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對接和融合,保定七中短短幾年時間就從一家行將被合并的學校躍升為省重點中學,高考升學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目前在校生超過7000人,是最低谷時的10倍!
針對教練員短缺問題,學校通過對體育教師的再培訓、自聘教練、市體育局駐派、高校和社會力量駐派、學校成立俱樂部自主發(fā)展解決。針對場館不足的矛盾,一方面爭取資金自己建設,另一方面與社會力量聯(lián)合建設,如登封體育公園和馬家園網(wǎng)球場,同時考慮租用和借用,如河北大學足球場、陽光水岸體能館、“三兄弟”馬術館、保定體校射擊館等。目前學校已經(jīng)開展了20多個體育項目,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xiàn)了體教融合成效的最優(yōu)化。
體教融合,關乎的絕不僅僅是高考,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廣大青少年通過體育鍛煉“享受樂趣、增強體質(zhì)、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目標一定能實現(xiàn),體教融合也定能開出更多絢爛的花朵。(付媛杰制作)